这副挽联出自田静之手。
经过近3个月的数据分析和偏差修正,研制团队最终将火箭各系统综合性能再次提升,以优异的表现完成了任务。长七火箭实现高精度入轨,是天舟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能够快速交会对接的基础。
几年来,五送天舟的长七火箭已经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当之无愧的货运专列。长七火箭低温模块多,发射前流程复杂。从发射场流程优化到高密度发射,再到可以实现天舟飞船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通过研制团队的不断优化调整,长七火箭一次次刷新着送货速度,货运专列向着货运高铁华丽升级。对于此次任务,张博戎形容:以前要准确投篮入筐,现在不但要投进,还得是个漂亮的空心球。火箭总装工艺组组长国冰介绍,从成立专门的物资组,到多项流程并行、细化分工、数字化扫描取样一项项措施让长七火箭总装测试不断提速。
对长七火箭而言,把货运飞船送到预定轨道后,绕地球飞行一圈的周期大约是5400秒,而长七火箭的入轨精度偏差不能超过4秒,在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入轨精度要求最高。长七火箭是我国现役火箭中模块最多、总装流程最复杂的火箭,从4到6个月装一发箭,到现在的2个月装一发箭,总装测试团队也在全力奋战。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了让科学研究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让科研成果更加有用,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相信后续还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政策举措并未根本改变科研成果转化难的现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双轮驱动。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科研转化率低和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在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的数据中,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4.7%,其中企业为44.9%,科研院所为11.3%,高校为3.8%。应该支持愿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向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流动,通过人才流动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链联动和驱动。
这类科技创新模式主要有两方面内涵: 一是形成人才与技术共同体,通过创新第一要素人才在创新链和产业链间的高效有序流动,来解决双链孤立问题,实现双链联动,包括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强调市场驱动,坚持做有用的科研,破除对于人才的四唯评价模式。换句话说,专利是依附于发明者的,人才是第一资源,若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有序流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联动就难以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长久以来,创新链和产业链是相对孤立的,两个链条之间通过专利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形势实现联动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对于继承前期或仅相对前期适应性更改的产品,对其FMEA进行了复查、确认。优化测试发射流程 在空间站阶段,长二F运载火箭面临新的挑战。全箭飞行时序链路分析 针对涉及控制系统、火工品、发动机等关键产品多,影响飞行成败的点火、分离等关键环节,科研人员开展了设计指标闭合检查工作。
通过对火箭各系统射前地面工作流程和飞行时序的设计正确性,系统间时序动作协调匹配性,控制系统、火工品、发动机等重要产品的设计状态、实际指标等重要因素进行复查确认,保证全箭飞行动作的稳妥可靠。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2/11/23 16:31:4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箭的自我提升 2022年11月21日 搭载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 稳稳转运至发射区 即将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的 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员专列,神箭长征二号F(以下简称长二F)运载火箭的每一次亮相,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会再度提升。
那么,长二F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如何提升的? 完善逃逸控制发动机点火时序 低空逃逸,特别是发射台逃逸,是长二F运载火箭所有逃逸程序中最为复杂的一项。长二F运载火箭从研制至今,已陪伴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三十年,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老将。
在保障航天员安全方面,做到了比万无一失更好,为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对于载人运载火箭来说,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为确保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箭的自我提升必将托举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入新的阶段。针对点火-起飞、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共6个正常飞行时序功能,4个逃逸程序和船箭应急分离飞行时序功能,共11个关键环节开展指标闭合性检查。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 基于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科研人员设计了串行和并行两种测试发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设计了串并行测试发射流程。因此,在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长二F运载火箭采用了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模式,两发火箭轮流站岗。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全箭FMEA再分析 在优化研制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箭对故障的适应性能力,消除薄弱环节,科研人员针对全箭各系统产品,尤其是新研产品重新开展了一轮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工作(简称FMEA),包括设计FMEA、工艺FMEA和软件FMEA,覆盖准备阶段、发射阶段、飞行阶段和逃逸阶段,查找薄弱环节,确认设计改进和使用补偿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发射台逃逸控制发动机点火方向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增加逃逸救生的可靠性,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针对有风情况下发射台逃逸,科研人员提出了改变逃逸飞行器控制发动机点火策略,以提高对于低空风场的适应性。长二F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火箭,在长征二号E基础上增加了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其可靠性指标从0.91提升至0.97,安全性指标达0.997,完成了普通运载火箭到载人运载火箭的跨越。
按照空间站长期有人照料的目标,每年需发射两艘神舟飞船,半年执行一次飞行任务,将航天员送入空间站,实现乘组轮换。为保证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的安全,当停靠空间站的载人飞船发生不能安全返回的故障时,地面启动载人飞船应急发射任务。
神箭长征二号F 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任务。值班火箭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可随时实施应急救援发射,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 通过针对所有故障模式制定有效措施,如设置强制检验点等,进一步降低全箭故障发生的概率,提升火箭可靠性。二是新增应急救援需求。
预祝神舟十五号发射 取得圆满成功。为满足空间站阶段新的任务需求,长二F运载火箭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进,其可靠性指标已由原来的0.97提升至0.98,安全性指标提升至0.99996,也就是火箭发射十万次,才会有四次逃逸失败的可能。
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更改控制逃逸发动机点火策略、在射前决策控制发动机点火状态的措施,可提高在低空风的作用下返回舱落点远离危险区的概率。此次长二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提高可靠性方面进行了26项技术状态变化和更改,如耗尽关机变换器,科研人员识别出个别器件存在单点失效模式,因而将相关器件进行了冗余改进。
长二F运载火箭联合飞船系统,针对历史实测低空风场,对低空逃逸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少量低空风的作用下,发射台逃逸时存在返回舱落点距离发射点小于500米的情况,有可能造成返回舱重新落入故障火箭爆炸范围内,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串并行模式可比串行模式节省7天时间,比并行模式仅多4天,不仅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以兼顾整流罩线和逃逸塔线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发射场工作效率
通过对火箭各系统射前地面工作流程和飞行时序的设计正确性,系统间时序动作协调匹配性,控制系统、火工品、发动机等重要产品的设计状态、实际指标等重要因素进行复查确认,保证全箭飞行动作的稳妥可靠。为满足空间站阶段新的任务需求,长二F运载火箭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进,其可靠性指标已由原来的0.97提升至0.98,安全性指标提升至0.99996,也就是火箭发射十万次,才会有四次逃逸失败的可能。因此,在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长二F运载火箭采用了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模式,两发火箭轮流站岗。全箭飞行时序链路分析 针对涉及控制系统、火工品、发动机等关键产品多,影响飞行成败的点火、分离等关键环节,科研人员开展了设计指标闭合检查工作。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2/11/23 16:31:4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箭的自我提升 2022年11月21日 搭载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 稳稳转运至发射区 即将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的 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员专列,神箭长征二号F(以下简称长二F)运载火箭的每一次亮相,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会再度提升。长二F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火箭,在长征二号E基础上增加了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其可靠性指标从0.91提升至0.97,安全性指标达0.997,完成了普通运载火箭到载人运载火箭的跨越。
值班火箭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可随时实施应急救援发射,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发射台逃逸控制发动机点火方向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增加逃逸救生的可靠性,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针对有风情况下发射台逃逸,科研人员提出了改变逃逸飞行器控制发动机点火策略,以提高对于低空风场的适应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为保证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的安全,当停靠空间站的载人飞船发生不能安全返回的故障时,地面启动载人飞船应急发射任务。
评论留言